678体育-拜仁给迪亚斯1400万欧年薪,即将和利物浦再次谈判(拜仁为什么卖蒂亚戈)
海龟金融圈专栏作家分析师的百年孤独
前阵子股社区老兄写了篇虐狗文《我月薪3000北漂的日子》,把没有在北京一工作就买房的单身狗们虐的体无完肤。作为一名跟股社区差不多同一时期海漂的二级狗,我表示很能感触到他灵魂深处的忧桑和怀旧。于是我也写写我月薪8000海漂的日子,PS我纯粹是为了励志哈。
我是2004年来的上海,在财大读书,当年财大没有啥名气,在湖北一本录取线刚好是省线,跟浙大差不多,当然浙大是由于名气太大没人敢报考才会小年,而财大基本很少有大年。这也不是污蔑财大不好,还有一个原因是财大在湖北招生专业奇差无比,人家复旦招英语、新闻是牛逼,财大不知道你一财经院校为啥也跟着招英语新闻,我反正当时是乱报的。
后来进来才发现这学校果然被低估了,至少学费比别家贵好多(15000元/年呀),都是外教教英语,连微积分都学英文的,好高大上。尼玛原来我乱报了个房地产中外合作专业,大学四年被无数外教虐,专业课啥也没学到发现英语六级考的挺高的,感觉真是进了外语系,反正稀里糊涂混到毕业然后就去找工作。
我那时考研了,成绩没出来,怕落榜就去找工作。我们系其他同学都觉得很简单肯定能过就没找工作,安心等复试。结果一个月后成绩出来,我考上了,他们全落榜了。这下一堆单身狗都傻眼了,我得赶紧找营业部老大辞职,他们都出去投简历海面或者赶紧联系留学了。
反正后来我读了一个学期研究生,然后觉得还是得出去找工作,因为那时国家给硕士补贴每个月只有220块,本科是80块,大学食堂那时很便宜,财大第一食堂盒饭一荤一素一个蛋加饭才3块5,但是人活着不能只吃第一食堂的盒饭吧,总要出去点个菜或者盖浇饭加杯冰豆浆吧,那要十几二十块了,我吃不起,更遑论带异性去消费人均40元的巴西烤肉,我的天呢太奢华了。我必须奋斗,我要做有钱人,于是我马上出去找实习赚钱了。
第一份实习很短,是在一家合资基金公司。经过2008年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基层工作经历,我认为自己不适合拉人来开户,不是我不喜欢忽悠人,而是夏天站在小区门口摆摊太晒了,而我始终不相信营业部有实力给我配很大的遮阳伞。于是为了不让自己变得更黑我立志要做高大上的投研工作。我当时很low,知道券商研究员这个职位还是营业部老总告诉我的,她常嘱咐我多看联合证券研究所研究员的报告,这样就可以好好服务VIP客户。我于是看了很多新财富分析师的报告,可惜全看不懂,于是我决定干这个工作,太牛了,这样我也可以写报告让别人看不懂了。
可惜我那时实在太low,投了几百封简历出去没人要,只有一家基金给了我市场部实习的岗位,于是我就勉为其难去了。我对这个工作很没有兴趣,每天就是在画画,写字,我的photoshop不好,因为没钱上那个邢帅去培训,所以我只用很简单的画图工具,然后给图片配上投资理财教育的文字,比如小蚂蚁问妈妈买什么能赚钱还安全,妈妈回答买XX基金进可攻退可守。好像进可攻退可守是我发明的行业术语……
我离开那边除了对画图没兴趣(我又不是美术生),还有一个原因是那边写字楼里吃饭太贵,一个套餐18元,还不能讲价,我负担不起。2009年初我每个月只有1000元生活费,加上220块国家补贴,勉强糊口,养女朋友都是做梦。
我离开基金后还收到了几百元实习工资,我当时才知道原来基金这么高大上呀,实习还有钱拿,比公务员好,每天100好高的收入。可惜了我要去做研究员,只能忍痛割爱、挥泪离去。
不久后我就被周金涛招进长江证券研究所,开始成为一名卖方二级狗的职业生涯。后面,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。
长江那时实习工资不高,每个月1470块,但是每周只去三天,单位还管中饭,周末偶尔加班,加班单位也管饭,我很喜欢(我真是个吃货)。而且吃饭地方可以点菜,我就顿顿有菜有肉吃了,不用天天蛋炒饭饭炒蛋了。
工作几个月后我攒了几个钱,就在单位附近租了个小小的房间,也是群租房,1100一个月,房间很小,大概9个平方,不过我呆了几个月就换了,跟同事合租了竹园的一套小两房,53平,3100一个月,那时算便宜的。竹园小区生活很方便,吃喝购物洗剪吹一条龙,生活成本不高。
我毕业入职长江后每个月工资8000元,到手6000,扣除租金还有4000,所以吃饭也得节省,去望湘园只能是宴请朋友,平时奢侈一下也就是吃个麻辣香锅解解馋,100块两个人,辣死了。
很多年也就这么苦过来了,跟那个年代大部分漂泊上海的大学生一样。如果当年家里有钱支援我个首付,早点买下竹园的小两房(大概30000一平,150万买一套),我就不用浪费这么多时间停留在攒钱-看房子-哭一场-再攒钱-再看房-再哭一场的N次轮回了。
所幸2015年我还是买了。很多年后,伴随2013和2015两轮牛市带来了券商研究员薪酬整体水涨船高,很多88-90后研究员一入行都可以拿到动辄50-100万年薪,比我们当年实在是好太多了。但是再仔细想想,好像房价更加水涨船高,大都市的物价飞涨的也很快,金融和IT似乎还是沦为接盘侠。
最后,所有的漂泊和奋斗,都只汇成心底那一句话:谨以此文献给还在漂泊的那个你!
注:以上图文无关,下面这张图,无不真实的反应了金融人的命运,你知道是哪只股票吗?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